2)第2645章 蓄电瓶_大国军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电能的装置,能够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它由一些化学反应产生的电子组成,可以用于给各种设备供电。

  1860年普兰特送给法国科学院一个9电池的蓄电池组,并做了题为“一个新型奇特的具有巨大能能量且可回复的电堆”的报告,这一报告确认了铅酸电池的诞生。

  普兰特电池比能非常低,这说明容量和电极表面有线性函数关系。

  1880年,富尔(faure)提出了一个更先进的想法,期望减少硫酸和铅氧化物混合制成膏状物,再将膏状物涂填在铅网格上。

  当充电时这些物质很容易转化为活性物质,这样形成的活性物质结果实际性提高了电池的比能。

  这一工艺的开发,是铅酸蓄电池真正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

  至1881年,斯文(san)用板栅代替铅板,色隆(sellon)又引用了pb-sb合金板栅,因而改善了板栅的机械强度。

  这些工艺的改进,为后来制造铅酸蓄电池奠定了工艺基础,这都是100余年前的事情。

  只是过去了这么多年,虽然人类对于电池这种东西一直没有停止探索,但也只是把它当做一种蓄电产品来研究。

  而蓄电瓶的材料一直只限于铅酸,而这种材料虽然安全可靠,但是同样也有了很大的局限性。

  那就是储电量低,充电时间长,作为各种发动的的点火,照明之类的作用够用,但是若想把它变成动力,那简直不可能。

  这个专家小组,王丽娜选拔的都是年轻人。

  她这个人有一个毛病,一直不太尊重老专家,虽然他们经验丰富,但是同样也容易犯经验主义的错误,限制了很多东西。

  王丽娜觉得,研发这种事情,就该天马行空,打破固有的理论和思维,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所以,她的这支团队,年龄就没有一个超过35岁的。

  而这个团队的中间力量,是一个叫王楠楠的27岁姑娘,和一个三十四岁的,就宁肯的男人。

  王楠楠毕业于西安交大,宁肯毕业于中国科技大。他们都是毕业后自愿来到军垦城工作的。

  宁肯是被伊万很器重的人,王丽娜要人的时候,让伊万颇为不满。

  倒是王楠楠没费啥劲,倪老觉得这丫头天马行空,有时候根本不遵循科学规律。

  作为军垦城的功臣加元老,王丽娜的突出贡献虽然不是研发,但是军垦城产品能走向世界,有她一半的功劳。这样的人,咋可能没有眼光?

  不过倪老和伊万对这件事倒是并没有在意,觉得这丫头就是胡球折腾,反正她又不缺钱,让她玩吧。

  团队一成立,王丽娜开的第一个会就是打鸡血。

  “你们不要考虑成本和时间,咱们最不缺的就是钱。”

  “不过你们如果一个月出成绩,我每人奖励你们五百万,三个月出成绩,奖励三百万,半年出成绩奖励二百万。一年以上,只能一百万了……”

  众人“……”

  这尼玛糊弄傻子呢?啥项目能一个月干出来?

  这个事情本来就是准备颠覆前人的认知,又不是大白菜,炖炖就可以吃了。

  不过年轻人就是年轻人,宁肯和王楠楠对视了一眼,攥紧了拳头,伟人一句话说得好:

  “人定胜天!”

  39314961。。

  请收藏:https://m.ob22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