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一十八章 面圣_清末枭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别看现在上海商贸区内众多人挥舞数以百万计的银行本票寻求着投资机会,但是绝大部分都是会投入到一些成熟产业里头,比如生丝相关产业,比如茶叶贸易甚至是一些其他小规模产业。

  但是很少人会冒着这么大的风险投资一个全新的产业。

  虽然国内的棉布产业已经有几千年历史,但是采用蒸汽动力进行纺纱和织布,这事之前可没人干过,都是棉布,但是机织布产业和土布产业是完全两码事,不能同日而语。

  如果说他之前投资的汇生纺织公司获利颇丰也就算了,但关键还不是啊,身为工商部大臣,赖昌英更清楚这些企业的发展情况。

  汇生纺织公司去年的销售额加起来也不过几百万,而且其中相当部分都是直接出售棉纱的收入,真正的成品机织布的销售不会超过两百万,而且采取薄利多销导致其经营是比较困难的,毛利率相当低廉。

  他个人估算这汇生纺织公司去年的纯利润绝对不会超过十万圆!

  如果再算上建成、购置设备、培训工人等前期投入成本,那么现在这个状态下的汇生纺织公司至少需要五六年才能收回成本,搞不好的话估计这五六年还不够。

  但是同一时期投资缫丝厂的话,毛利率高达百分之三十以上,两三年收回成本的比比皆是,而且缫丝厂的硬件投资实际上并不算大,真正限制产销规模的是缫丝厂的资金有限,不足以收购到大量的蚕茧。

  基本上缫丝厂当年度用于收购蚕茧所花费的资金就会超过其总资产本身。如此也就导致了十家缫丝厂,基本上九家都得向钱庄或者银行贷款。不然的话他们可凑不出来足够的资金收购蚕茧用于生产。

  但是不管怎么说,这年头生丝产业是属于比较成熟。同时有着较高稳定收益的行业,要不然也不会吸引中外大量资金投资了。

  毕竟现在的生丝在国际市场上是供不应求的局面,基本上你生产出来多少人家洋行就要多少,要知道前些时候中华帝国没和联军开战的时候,人家英国领事三天两头就通过外交手段要求中华帝国方面尽可能的组织货源,提供更多的生丝用于出口。

  当缫丝厂产业一片欣荣的时候,这个何斐图却是没有跟风去投资生丝产业,反而是独自开辟机织布市场,从这方面来说不管是眼光还是魄力。眼前这人都是属于不错的了。

  心中对这个何斐图比较欣赏的赖昌英也是和他多聊了几句,当然了和所有政客们一样,赖昌英也绝对不会去承诺什么。

  对此何斐图也已经是心满意足了,他可不指望能够在今天得到什么承诺之类的,他只需要让帝国上层官员听到自己的声音这就足够了。

  只要帝国方面重视棉花产业的发展,那么未来对于何斐图的巨额投资就是一种保障。

  请收藏:https://m.ob22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