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三十九章 私营教育_清末枭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作为一个教育部大臣,他的最大政绩自然是来自于教育事业,这两年一直致力于新式学科的和传统经学的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发展,奈何这两年中华军持续对外战争,严重挤压了教育部的经费,导致他巧妇难做无米之炊。

  这办学校没钱可不行,尤其是还是准备办一所综合大学的时候!

  参考帝国大学,其每年的经费都需要数十万之多,其中尽管有一定的学费收入但是依旧远远不够支出,需要教育部补贴相当多经费。

  学生入读帝国要缴纳一定的学费,一年学生的学费大约是在九十多圆,这个学费如果放在世界范围来看并不高,折算成英镑的话才二十多英镑,是英国技术性工人大约两个月左右的薪资,而国外的私立大学一般学费都在一百多英镑甚至好几百英镑。

  比如中国送到英国的留学生,按照学校的不同基本都是一百多甚至两三百英镑。

  不过帝国大学仅有的二十多英镑的学费对于当代的中国民众的收入而言还是非常高昂的,基本上只有中产阶层以上,也就是官员、商人、地方士绅们才有这个条件支撑子弟的学费,而寻常的农民、市民阶层是很难支撑的,往往需要举债读书。

  但是学费虽然说不便宜,但实际上学校的开支更大,这学校里头百分七十的老师都是洋人,而洋人跑到中国来当老师,人家就是奔着钱来的,每个月的薪资都是按照英镑计算的。专业课的讲师基本是十英镑的周薪往上走,年薪普遍在五百英镑以上。如果是有才华的人,其周薪基本还得更高。比如特地从美国聘请的一个大学物理学教授,其周薪高达二十英镑,年薪达到了一千英镑出头。

  这个收入标准在当代中国的收入水平而言,其实是非常高昂的,但是也没办法,人家大老远跑到中国来,照比的可不是你们中国的薪资水平,人家对比的还是伦敦和纽约的收入水平。如果是普通讲师的话,五百到一千英镑之间的年薪在伦敦其实也就是中产阶级的收入水平。算不上什么富豪收入。

  而且这年头不管是国内还是外国,大学教授的薪资都普遍偏高,人家在国内的薪资都这么高了,你要想请人跨越万里跑到中国来任教,这不给高薪资人家怎么会来。

  洋人教员的薪资高,国内的老师薪资也不少,这每年人员经费就得占支出的百分四十左右。

  然后办学也不只是要人的,还要购置一些仪器、书籍之类的教学用具,光光是为了给图书馆从国外购买各类科技类的书籍。这就是一大笔的开销。

  林林总总加起来,导致这年头要半个大学,而且还是综合性,尤其是偏向于理科的大学。其花销是相当大的。

  正是因为办学,尤其是高等教育的花销昂贵,这才导致教育部这三年来只

  请收藏:https://m.ob22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