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七十六章:共同的敌人(中)_日月永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浅薄的历史底子,哪里知道,所以他在听到双喜的奏报之后,当场就懵了圈。

  接过双喜手里的两份降表从头到尾仔细看了下来,朱允炆陷入到深深的自我怀疑之中。

  我朱允炆什么时候有这般威慑力了?

  “大明大皇帝陛下在上,牧民马哈木(阿鲁台)俯首敬上。

  草原与中原虽宿有争端刀兵,然终是友邻之亲,千年来交互不断,贸易不止。先民之斗,死伤累累,实为撮尔暴徒狼子野心所致,望陛下明查秋毫,非我瓦剌(鞑靼)部之本愿也。

  今觐献降表以证清白之心,奉陛下为圣人可汗,世代为草原之主。瓦剌(鞑靼)部之百万牧民日后皆为陛下之子民尔,愿代代放牧与北疆,为保大明上国北地的泰平而勠力同心。

  牧民马哈木(阿鲁台)顿首再拜。”

  看得出来,这两封信应该是瓦剌和鞑靼找有文化人写的,这俩莽夫没这个本事写出这种有水平的信。

  “陛下。”

  双喜一脸喜色的汇报道:“除了信,那两部蛮夷的使者还说,他们各部还贡上了一万匹良驹和牛羊,这次也一并朝贡而来。”

  牛羊不值钱,但这可是两万匹良驹!

  两部这是大出血啊,大明北地边防的骑兵,靠着装甲精锐之利本就足够强悍,这些年也一直是吊打鞑靼和瓦剌,再添两万匹良驹,他们草原就不怕被大明捅出血?

  朱允炆眉头都快挤出了墨,也想不明白这两部到底玩的是什么名堂。

  “先派人把这两万匹马隔离开,看一下别是有瘟疫的病马。”

  防人之心不可无,在没有弄明白这两部真实情况之前,朱允炆还是谨慎的紧:“召王谦来,哦对,顺便把燕王也召来,让他俩在武英殿等朕。”

  双喜应了声便面带喜色的匆匆离开,留着朱允炆继续在这坤宁宫里来回踱步。

  “蛮夷觐献降表,投诚朝贡称臣,这是天大的好事啊。”

  见状,不明就里的马恩慧走近轻声开口道:“陛下天威浩荡,是不世出的雄主圣君,也难怪这些蛮夷无不望而生畏。”

  马恩慧越是这般轻松喜悦,朱允炆便越是心中没底。

  看看这草原人给他朱允炆送来的这个尊号,圣人可汗!

  当年唐太宗李世民的尊号是天可汗,而现在草原给朱允炆上的这个尊号,可不比他李二差哪里了。

  就凭这一点,朱允炆将来在历史上留的名声就已经齐平唐太宗,加上其他的琐碎功绩,这青史上的明君大帝之中,他朱允炆也足以排进前三了吧。

  “事出反常必有妖啊。”

  朱允炆喝了一声:“来人,速与朕更衣。”

  一声令下,马上便有四五个宫女捧着帝王服饰围拢过来,七手八脚的便把朱允炆身上此前因做饭而弄脏的装束换了一新。

  “这眼瞅着年夜饭就要做得了,既然是好事,陛下何不明日新年在处理呢,也可以顺便晓谕朝堂百官?”

  眼瞅自己丈夫这架势,马恩慧便劝了一句,却被朱允炆挥手打断。

  “兹事体大,朕不弄明白其中缘由,哪里还有心情吃得下去东西?”

  说着话,便匆匆迈出了脚步:“晚上不要等朕了,你们先吃吧,若是晚了,朕便在乾清宫睡下,不来后宫了。”

  话音方落,整个人已是带着自己的几十名小跟班出离这坤宁宫。

  “唉,今年的年夜饭,又要咱们自己吃咯。”

  马恩慧摇头轻叹:“陛下心里素来国事为重,怕是等处理完,又该子时深夜。”

  而得到传召的朱棣也是匆匆的放下酒杯,扔下自己的儿孙,神情凝重的往皇宫而去。

  守岁急召,必是大事。

  请收藏:https://m.ob22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