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零九章:两件事(中)_日月永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为九十万顷,一年少收的粮食大约为一千六百万石。”

  自朱允炆这个皇帝往下,所有人的眼皮都猛然跳动起来。

  这是一个所有人都无法相信的数字。

  “而且,这个数字可能连一半都不到。”

  左右都是砸大家吃饭的锅,郁新也是个狠人,干脆一次性把底都给抖楞了出来。

  “地方的省府循粮长制,一般是不会轻易改勘合,也就是说丈量土地这件事情上,往往几年才会重新丈量一次,而往往在这个时间里,新垦出的田亩数就会被百姓、地主豪绅分数挂靠出去,而县沉一级的乡野,有多少新田,县里报还是不报,省府是不知道的,中央自然也不知道。”

  郁新还有一句话没有说,那就是省里知道也未必见得会问。

  省府两级粮长制,新田越多意味着粮长要补贴国库的亏空也就越多,倒时候这些地方的豪绅吃不消,举家逃跑,那个府的知府当场就要坐蜡!

  差的粮食他找谁来补?

  国库户部度支一旦发现入库粮不够,那可是直接要杀头的!

  所以大家互相帮衬,能瞒一点就瞒一点吧。

  “听听,听听。”

  朱允炆都被气笑了,这还真的是他第一次知道这笔无形之中的亏空。

  他此前虽然对这个数字有模糊的认知,觉得全大明的免税田数目不会少,但真从郁新的嘴里掀开这个庐山真面目之后,他还是感到一阵面上发麻。

  “户部天天跟朕说,国库没钱,亏空太大。说朕穷兵黩武、好大喜功,这些朕都认了。因为朝廷有亏损,根子确实是出在朕这里,朕不辩解。

  但是今天要不是郁阁老站出来说,朕还真不知道原来我大明一年竟然会少收几千万石的粮食!”

  只占了天下一半之田的百姓,缴天下之粮、服天下之劳。

  这还是大明初期啊。

  真到了明中、后期的时候,土地兼并日趋严重,百姓有多少精血够朝廷压榨盘剥的?

  还是学嘉靖、万历那般,提前把几十年后的税都给收了?完后再变更个名目,接着加税?

  “朕今天问诸位饱学之士一句:尔等的职俸田真的合数没有超出吗?”

  满朝百官顿时跪了一片,各自冷汗涔涔。

  谁屁股底下有多少屎,只有他们自己心里明镜。

  而这里面仅有寥寥几人没跪,似内阁几人就站的笔直,新任的吏部尚书朱高炽也没跪。

  “臣自履职奉天殿大学士以来,年俸之高早已阖家上下衣食无忧,无须再置办田产。”

  这个时候是要给皇帝支持的,所以杨士奇这个当朝首辅当仁不让的站了出来。

  “臣若是循制置办了顶额的一千亩职俸田,朝廷就要一年就要亏损近百石粮税,可以养活三个带甲兵勇,而这三个带甲的兵勇在边疆就可以保护几十个我大明的百姓,这笔账,臣心里算的明白。”

  瞧瞧人家这思

  请收藏:https://m.ob22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