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十四章 文理分班迎战大考 …_痴情苦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九七八年的高考,在炎夏酷暑中拉开了序幕,从七月二十日到二十二日,全国六百多万莘莘学子历经三天的煎熬,在独木桥上拼搏、竞争、拥挤,而可怜的百分之七的录取率,预示着有百分之九十三的学子要遭受残酷的名落孙山的打击。岂止是几人开心几人哭,几家快乐几家愁,那简直就是欢笑者寥寥,啼哭者甚众。

  高考成绩公布后,省里根据参考率、达线率对各地区进行了排名,各地区又依据省里的模式,对所辖各县排了名次,县里又给本县所辖的高中进行了排名。县里在排名时分了两个板块,即所有的社办高中在一起排名,县办高中在一起排名。而本县直属的高中只有一中和二中。出乎意料的是,建校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硬件设施最好的一中竟然以八个百分点的差距输给了二中。九月初,县上召开了教育工作大会,在会上,县上主管教育的领导点名批评了一中,并计划安排一名教育局副局长到一中蹲点,督促指导一中的教育教学工作。九月下旬,一中按照老师建议、学生自愿的原则对高二年级学生进行了文理分科。分科后,文理科各设立了一个重点班。重点班不仅配备了最好的老师,而且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学习、纪律、生活等方面都有了严格而详细的规定。其中有一条就是重点班的学生周三下午不准回家取馍取菜,只能由家长送来或其他普通班的学生捎来。周六下午三点以后回家,六点以前返校,星期天不放。重点班和普通班的学生是动态的。也就是说,根据每月的全校月考成绩,进行排名,普通班的优秀学生可随时进入重点班,而重点班的差等生也随时有可能被“踢”出去,降格到普通班。

  一中大刀阔斧的改革措施和雷厉风行的办学模式,很快得到了县上领导的肯定,二中及各社办高中纷纷效仿。全县教育界迅速掀起了争先恐后提升质量,全力以赴备战高考的热潮,高二年级的学生,也全面进入了“阳光加灯光,墨水加汗水”的学习模式。

  轩运虽然文理都优秀,但他对史地更感兴趣,因此他报了文科。张珊本来是想报理科的,因为她不太喜欢历史和地理上要求死记硬背的那些外国的人名和地名。但因为轩运报了文科,她也就毫不迟疑地报了文科。她的目标就是和轩运上同一所大学,学同一个专业,坐在同一个教室。

  令人费解,让人不可思议的事情就在轩运、张珊选择文科以后的当天晚上发生了。

  轩运是在九月二十二日的下午决定报文科的,当天晚上他就做了个怪诞的梦:他在攀登一座树木蓊郁花草茂盛的山,山既高且陡,半山腰上凿刻着四个半人高的字,字的颜色是铁红色的(他醒来后只想

  请收藏:https://m.ob22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