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十二章 口岸_红楼,我成了宁府玄孙贾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贾蔷与皇帝的对话,可把旁边的小太监吓坏了。

  不是早跟这位哥儿交代过,千万记得要少说少看多听,可这位哥儿明显的不把自己说的话当一回事。

  也难怪一个小县令敢告御状,这个改农田为桑本就是上头的主意。

  他只是奉旨办事,有什么好怕的,只是办事的过程中稍微激进了点。

  可要是不激进的话,百姓又不会乖乖听话。

  有关于土地的事,对农民来说可就是天大的事。

  皇帝在心里也不是没想过。

  那么多田,那么多百姓,又是倭寇闹事的地方,要真是激起了民变,就不是国家之福了,恐怕是件祸事。

  产丝绸是为了得到更多的银子,不这样的办,那还有什么法子能搞来银子,宫里的用度也是非常大的。

  现今的这个皇帝也不是什么贪图享乐的。但是用度依旧很大。

  “贾蔷,那照你说,要想生钱,该当如何。”

  皇帝只是随口一问,刚刚听的贾蔷说的这些话,确实有些道理,破天荒的又说了这么句,想看看贾蔷怎么回答。

  贾蔷恭敬的说着:“开放通商口岸,加市舶司,商品流通于外国,收取的关税会是一笔数量非常庞大的银子。”

  皇帝又沉思了一会儿。

  自前朝开始,就有海禁。

  本朝,自开国皇帝始就实行海禁。

  特别是到了太上皇的时候,到了极致,直接闭关锁国了。

  断绝了与国外往来。

  好不容易才把异族番邦赶了出去,这要是再开放,把大批的倭寇还有其他那些个海外民族引了过来怎么办,再把他们驱逐出去吗。

  据史书记载,唐宋的市舶司确实赚了很多的银子。

  但是如今朝代不一样了。

  海禁也有好的影响,不然的话,前朝,还有本朝前面的几位皇帝也不会一直的实行海禁。

  听到贾蔷说开放通商口岸的时候,皇帝想了想可行性,或许确实能赚钱,但是跟未知的危险来说,未免有些冒险。

  这几年一直在裁撤军队,精简军队,也是为了省钱。

  “跪安吧。”

  贾蔷退了出去。

  在小太监的带领下出了去。

  “我的贾大人嘞,奴婢交代您的话是一句也没听呐。我可是捏着一把汗,还好倭寇扫除了,陛下的心情看着还不错。”

  “多谢冯公公记挂,我这是第一次来皇宫,第一次见到陛下,心情有些激荡,能和陛下多说些话,值了。还要请公公多关注下家姐贾元春。他日再出宫来,一定来宁国府,好好招待您。”

  “一定,下次咱家再办差的时候,一定来见见贾大人。”

  两人互相都看得上。

  并且现在两人的职位都不是很高。

  贾蔷认为这位冯公公以后一定能是一个大太监,这么的机警。

  而冯太监也是认为贾蔷以后会大有可为。

  青原县。

  “县尊,上头的指令来了。”

  “怎样,那个龙禁尉的

  请收藏:https://m.ob22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